御用闲人 发表于 2010-7-5 04:42

石岗述说无字碑之谜(五)

 十六
  唐高宗死后,他第七个儿子李显即位。史称为唐中宗。
  28岁的唐中宗李显在弘道元年(公元683年)12月即位。两个月后,即光宅元年(684年)二月就被武则天废黜。
  李显是武则天所生的第三个儿子。2岁被封为周王,21岁被封为英王,28岁当上皇帝,很快被废。
  那么,中宗为什么只做了两个月皇帝呢?
  史书记载,中宗即位后,武则天以皇太后身份临朝。中宗册封其妃韦氏为皇后,并对韦氏大加宠爱,封韦氏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这件事,遭到当朝大臣宰相裴炎的反对,中宗对此不满,怒道:“我把天下让给韦玄贞都是可以的,给个侍中有什么可惜的?”正是这句气话,使中宗迅速失去了皇帝宝座,从而开始了他几十年的流放生涯。
  光宅元年二月六日,武则天在洛阳宫乾元殿召集文武百官议事。中宗坐在殿上,等候朝拜。这时,裴炎与中书侍郎刘祎之、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勋带兵入殿,宣读了武则天废黜中宗的诏令。左右侍臣遵奉武太后的旨意,拉扶中宗下殿。中宗反问:“我有何罪?”武则天回答说:“你想把天下让给韦玄贞,怎么能说无罪!”就这样,唐中宗被废为庐陵王,幽于别所。四月,迁于均州(今湖北均县)濮王李泰故宅。
  中宗被废后,武则天的儿子只剩下四子李旦,不久,李旦登基,史称睿宗。
  李旦在几个哥哥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从两个哥哥被杀,一个哥哥被废中,李旦学得乖巧而聪明。他虽然当上了皇帝,但是坚决不理朝政,所以,武则天继续执政。
  这时候,发生了徐敬业武力反对武则天的军事政变。   十七
  《新唐书》对徐敬业叛乱进行了简单的描述:“于是,柳州司马李敬业、括苍令唐之奇、临海丞骆宾王疾太后胁逐天子,不胜愤,乃募兵杀扬州大都督府长史陈敬之,据州欲迎庐陵王,众至十万。楚州司马李崇福连和。吁胎人刘行举婴城不肯从,敬业攻之,不克。太后拜行举游击将军,擢其弟行实楚州刺史。敬业南度江取润州,杀刺史李思文,曲阿令尹元贞拒战死。太后诏左玉铃卫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行军大总管,率兵三十万讨之,战于高邮,前锋左豹韬果毅成三朗为唐之奇所杀。又以左鹰扬卫大将军黑齿常之为江南道行军大总管,并力。敬业兴三月败,传首东都,三州平。”
  徐敬业是唐开国功臣徐茂公的孙子,徐懋公因战功被赐李姓,所以徐敬业也就变成了李敬业。徐家爷孙都与武则天有缘,当年宣诏武则天当上皇后的是徐懋功,今天起兵反武的则是他的孙子徐敬业。
  徐敬业反武事件仅仅三个月即被平息,但是,却留下了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那就是骆宾王所写的著名的《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
  “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尝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密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窃窥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己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嫠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遗训,荷本朝之厚恩。宋徽子之兴悲,良有以也;桓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丘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傥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心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骆宾王的这篇美文流传千古,在以后许多次集团利益相互攻伐的战争中被传抄,直到20世纪70年代之前。
  据说,武则天一边朗读这篇文章,一边嬉笑。她对身边的大臣说:“这都是你们这些当宰相的人的过失,让这样一个人才流失到敌人那里去了。”武则天是大度?还是厚颜无耻?真不好说。
  徐敬业叛乱被平定之后,武则天接着杀掉了朝中大臣裴炎和大将程务挺。据《新唐书》记载,一次,武则天声嘶力竭地在朝廷大发了一番议论,说:“朕没有什么对不起天下人的地方,你们知道吗?”群臣连声称是。武则天接着说:“朕辅佐先帝超过三十年,为天下人而担忧操劳。你们的爵位富贵,是朕给予的;天下人的安闲逸乐,是朕培育的。先帝丢下群臣而去,以国家相托,朕不敢爱惜自己,只知道爱民,现在成为叛乱主谋的人都是将相,为什么这样快就辜负朕?而且接受先帝遗命的老臣中,傲慢跋扈难于控制有像裴炎的吗?当代的将门子孙中能收聚逃亡者的,有像李敬业的吗?老将中英勇善战,有像程务挺的吗?他们都是人中豪杰,不利于朕,朕也能将他们杀掉。你们中有才能超过他们而想造反的,请早点动手。如果不想,那就恭恭敬敬地侍奉朕,不要让天下人讥笑你们。”群臣跪下磕头,不敢仰视,都说惟陛下命是从。
  于是,武则天认为,天下敢反对自己的人已经被消灭殆尽,她可以登基称帝了。   十八
  任何一个暴君在自己即将成为暴君之前,都是需要对自己进行神话的,这就是所谓的个人崇拜。他们必须将自己打扮成普通百姓的救星的形象,古今中外这些窃国大盗无不如此。
  自然,武则天也不例外。佛教经典《大云经》就被武则天及其手下一帮无耻之徒利用了,因为《大云经》讲到女人可以当王的故事。
  史载:“怀义与法明等造《大云经》,陈符命,言则天是弥勒下生,作阎浮提主,唐氏合微”。又说“东魏国寺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表上之,言太后乃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主”。
  这里出现了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薛怀义,一个是法明。
  薛怀义本姓冯,名小保,是酷吏索元礼的干儿子。也是武则天在唐高宗死后,由她的女儿太平公主给她找到的第一个情夫。武则天为了让冯小宝可以随时进入宫闱,就令其出家,当了和尚。
  冯小宝出身卑*,武则天就令与太平公主之婿薛绍合族,从此,冯小宝变成了薛怀义。另一个人物是法明。法明是当时内道场有名的高憎。因为没有记载,我们无法知道,一代高僧在武则天的这次造假活动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因此,当改朝换代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后,武则天授意薛怀义和法明等注疏佛教有关经典。薛怀义和法明找到了《大云经》。
  正史中记载的《大云经》为薛、法二人伪造,似乎与事实不符,因为《大云经》早在晋代已经被译成汉语。但是,薛、法二人在为《大云经》所作的注解中任意发挥,声称至高无上的“佛”已经授命于圣母神皇武则天,让她来改朝换代,统治东方世界,“佛”意如此,万不能违;“佛”法无边,违必丧命。
  在中古时代,谁还敢相信佛言有错?
  急于让武则天登上皇帝之位的武承嗣指使人在一块白色卵石上刻下“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大字,并声称自己找到了洛书。
  一切神秘的舆论制造好之后,武则天的支持者又策划了一次请愿活动。
  《新唐书》记载:“御史傅游艺率关内父老请革命,改帝氏为武。又胁群臣固请,妄言凤集上阳宫,赤雀见朝堂。天子不自安,亦请氏武,示一尊。”
  请愿活动一共进行了三次。
  第一次是关中父老数百人前往洛阳,左肃政台御史傅游艺率之上表,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请求降睿宗为皇嗣。对于关中耆老的请求,武则天没有答应。武则天升了傅游艺的官,而没有答应登基。
  第二次是“神都耆老、遐荒夷貊、淄衣黄冠等”一万两千多人请愿,请求武则天登基正位,以睿宗为皇嗣,赐姓武氏。武则天还是“谦而未许”。
  第三次请愿的规模比第二次更大。睿宗皇帝亲自带领文武百官、帝室宗亲、“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等,人数多达5万人以上,而且越来越多。而是“守阙固请”,大有武则天不登基,众人就不离去的劲头。
  于是,武则天批准了皇帝及群臣的请求,兴奋地说:“愈哉!此亦天授也。”随即命令有司“正皇典”,“恢帝纲”,准备改朝仪礼。
  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世纪的中国,一个女人能登上皇帝宝座,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那么,武则天是怎样成为一代女皇的呢?
  首先,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之后,理学形成之前,人们对妇女的观念有了改变,束缚妇女的封建枷锁稍有松弛。
  其次是南北朝以来及隋末农民战争之后,统治集团内部,庶族政治势力抬头,士族逐渐走向没落,庶族迫切要求登上政治舞台,急于从最高统治集团内部寻找自己的代表人物,成为武则天称帝可靠的阶级基础。
  再次是中央集权的强化、宰相权利的削弱与长期和平统一的社会环境,这些都为女皇的出现提供了客观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武则无本人具有权变之术和强烈的统治欲望。她能够抓住每一次有利时机,争取到一切可以利用的人。手腕灵活,既善制造舆论,又会笼络人心。她比较好地把握和顺应了当时有利的社会环境,经过激烈的斗争,以无数人的生命作为代价,最终实现了改朝称帝的夙愿。
  十九
  公元690年9月9日,重阳节。神都洛阳。在颂歌声中,武则天登上则天门,宣布改大唐为大周,帝都洛阳,改元天授;
  五天以后,群臣上尊号曰“圣神皇帝”,降睿宗皇帝李旦为皇嗣,赐姓武氏。
  于是,“武周”取代了“李唐”。武则天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为什么要将国号定为“周”呢?
  史云:“武氏出自姬姓。周平王少子生而有纹在手曰‘武’,遂以为氏”。武则天以周氏后裔自居。显庆初,高宗曾封其父为周国公。所以以“周”为国号。
  武则天为什么弃长安而定都洛阳呢?
  据史载,王皇后和萧淑妃被残杀之时,萧淑妃曾说:“但愿我死后变成猫,阿武变成鼠,我要天天食其肉。”
  从此,大明宫中常常传来猫的叫声,而且叫声凄厉,阴森恐怖,使武则天寝食难安。武则天决定避开长安,定都洛阳。
  岑仲勉先生认为:武则天定都洛阳“无非为其害在长安出家,避洛以纵情荒淫起见”。
  更多的史学家认为,武则天之所以以洛阳为首都,主要是由于洛阳具有作为都城的条件,而且已被经营为有利于武周统治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中心。洛阳左据成皋,右阻绳池,前临嵩山,后界大河,是所谓“天心地胆之中,阴阳风气之会,四通八达之所,声名文物之区”。
  陈子昂说,洛阳“北有太行之险,南有宛叶之饶;东压江淮,食湖海之利;西驰崤渑,据关河之宝”。
  陈建《建都论》云:“古今天下都会有四,然论时宜地势,尽善全美则皆不如洛阳。夫建都之要,一形胜险固,二漕运便利,三居中而应四方,惟洛阳三善咸备。”
  隋扬帝幸洛阳诏亦云:“洛邑自古之都,王能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和,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故……自古帝王,何尝不留意。”
  从此,一个以洛阳为中心的女主当政的历史时期开始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石岗述说无字碑之谜(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