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亚加拉(大瀑布)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74|回复: 0

五星红旗首次登上月球 通过电视直播亮相(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5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里看到的。
北美华人新生活

尼亚加拉免费英语角班

心理热线

4 ~# u0 O0 P9 V; Z

0 k& Q, I: o4 B) Y
8 c% j# S/ L- n  W8 U! D" x. m' B( D' N! T
* z4 y( W" Q, _% `
# `( h  q. H! P
. F2 Y6 v1 e( N- M
8 W! x. I6 ~: G
3 t' _9 r- r' U! W

, |- T) y; K# J6 }: y
7 Q1 {3 r& Q4 L& y
( i, Y% q; o; v: A" q2 d: |- g新华网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白瑞雪、赵薇、李宣良)第一面登上月球的五星红旗15日晚通过电视直播“亮相”。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马兴瑞随后宣布,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W0 o/ ]2 M; L# |" E& b

  C% v8 F+ n8 ^* F& X来自中国月球车车身上的这一图像,是由当天凌晨释放它的着陆器拍摄的。23时许进行的首次互拍成像试验中,着陆器和月球车用各自携带的相机互相拍照。* Y- \6 ?! I( C

* k4 s2 f; {$ h" ~& c5 A, N照片显示,在虹湾地区布满砾石和尘埃的灰黑色月面上,着陆器被阳光照得一片金色,月球车“胸前”的五星红旗鲜艳夺目。) h& R! M8 f6 S- E9 x4 _0 c3 u$ z
/ ]: a6 T5 L% Q# l5 P1 V
约一分钟时间的互拍,并非简单的“留影”。从几小时前驶向拍摄点开始,月球车成功验证了月面行走、地形建立、视觉定位、感知规划等遥操作技术和车体控制、原地转向、相机使用等工作模式。未来几天还将进行的4次互拍及后续科学探测,将是这些技术和模式的重复应用。
5 c  T$ `% O# A# H1 @
2 a4 V8 u( h8 i自12月2日发射升空以来,嫦娥三号先后突破多窗口窄宽度准时发射、月面软着陆、两器分离等关键技术。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裴照宇表示,“两器”成功互拍意味着它们携带的载荷顺利工作,这次任务“实现软着陆、开展就位探测和巡视勘查”的目标已经实现。
! m4 ?! y: U  l  t# x9 a, [9 I9 G$ r$ z, ~( I, c4 O: d
国旗展现在屏幕上的那一刻,北京飞控中心掌声骤起。7 x4 l3 c7 v. w2 o2 Q8 k' u

, N: H! _+ z# q' K/ b( z, W0 x/ T这面五星红旗接近B5纸大小,特殊材质能够经受月球高达300摄氏度的温差。着陆器上的彩色相机,还原了它的“中国红”。/ O% l' q% i4 D/ v% c! t
! J- [, @3 B2 Y% J
10年前的10月15日,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的第7圈飞行中,同样展示了一面五星红旗。" [: {2 M1 V, q5 r+ O$ l
, m4 ?7 G  G9 u& f5 k2 U8 j
那次飞行,让中国得以跻身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10年后嫦娥三号任务成功实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 g+ O1 d& l5 z: Z& {
0 `- n; ~/ _3 Y5 b! t) B: W. D10年间,以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为代表的中国航天在实现规模拓展、技术跨越的同时,带动了高新产业和基础学科的发展。. L* a+ s( a- \: D# z% G2 }% R0 O

2 @6 Y9 Q) X% [9 G' f“正是因为坚持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发展道路,我们才能一次次在浩瀚天空中开辟属于中国人的新纪元。”探月工程高级顾问孙家栋说。0 O% C- O0 L; Z6 |* {
7 ~- o7 B( C- d5 T7 |2 ~. N0 l$ e
尽管任务已经成功,嫦娥三号的探月之旅并未结束。接下来的3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名为“玉兔”号的月球车将以每小时200米的速度和每一“步”7米左右的节奏巡视月面,并与留在落月点的着陆器一起,开展月表形貌和地质构造、月面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地球等离子体层等科学探测。. t. O) |- y4 B6 o2 j6 C" M: |6 C! F

+ Z" A5 v; u7 z7 X" W/ h嫦娥三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示,我国有望在2020年前实现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为下一步载人探月奠定基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尼亚加拉(大瀑布)华人网

GMT-4, 2024-6-2 00: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