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亚加拉(大瀑布)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86|回复: 2

下跪借钱供儿留学6年 儿子竟无出国记录 ,转给更多的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1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里看到的。
北美华人新生活

尼亚加拉免费英语角班

心理热线

本帖最后由 ritz 于 2010-5-11 21:52 编辑 5 l" l" E% _% p1 c3 M& I% I0 h
: B0 b5 ^7 E: C# k7 {
  & o( H) ]6 G  y* @5 S; Q
( M) a3 f1 f1 V0 K$ \! M
0 a8 I  v5 `" P; E% C" U
刘显富从梁平到重庆主城一造纸厂里当搬运工,微薄的工资几乎全寄给儿子,一个月生活费只有160元
; a% ^! W4 k! D5 }4 ^2 q/ W1 e$ `
- t7 T" z# i  z4 _; n9 x
     昨天是母亲节,但是从梁平来主城打工的罗选碧却为了儿子而不停地哭泣着。
  ^+ r7 m! G) C- ~& I- I/ V  6年来,她和老伴捡垃圾、出苦力,什么赚钱就干什么,平时连肉都舍不得吃,并且给人下跪、写保证书借了20多万元,就为了供儿子留学。本指望着儿子能早日学业有成,让父母也脸上有光。可是,儿子日前却接连打电话回来,声称患上重病,要2.3万元钱来救命。这可让这对来自山区的夫妇慌了神。
  b- s! c1 |9 o( J9 ^  其实,这样要钱的事情老两口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了,更让老两口丢魂的事情还在后头。1 L9 W3 u5 `8 S
  6日,老父亲在记者的陪同下到市出入境管理局查询,结果不亚于晴天霹雳 儿子没有办理过护照,也没有出国记录,更不可能留学。
- _) v: R# \# E6 D4 g( q  x4 \     老两口的梦一下子碎了
+ a3 P* N5 x! m* ?5 i4 ]  求助本报
* ~) j4 ]2 L2 v6 u$ `. U0 d( v1 C, r
  儿子大年初一电话要钱 父母拼命打工也难凑齐3 w7 ~4 q7 N7 y  G3 a6 K
  5日,记者在渝北区一工厂见到55岁的刘显富时,他因为刚搬运完一车的货物而满头大汗,不停地喘着粗气,脚上的解放鞋已经裂了个大口子,勉强还能穿在脚上。老刘在这里当搬运工,每月只能挣1000块。而在江北花卉园,54岁的妻子罗选碧在做保姆,每月能挣1300块。
, _+ K0 F" ^' t* S/ ~  今年正月初三,老两口挑了个吉利的日子离开梁平县云龙镇东平村的老家,来主城打工,目的只有一个:努力赚钱,供养在美国读书的儿子。
7 S' `6 P& o  M" K# Q9 ?) O, X# C  大年初一接到 儿子救命电话
. d& x: |! o, d, [  “宏飞(儿子)从小就懂事,小时候参加书法比赛,他还拿了全县第一名。”说起儿子,刘显富的脸上仍透出一丝骄傲的神情。为了儿子,他白天做搬运,晚上还去捡垃圾,每个月自己只用160元,其余的全部给儿子留着。, G; F4 h2 `7 h4 M3 C# W, N5 _6 d0 i
  身旁的工友们却说他,穿捡来的衣服,白天做苦力,晚上去拾荒,这明明是在受洋罪。但这份洋罪,老刘也一直觉得是种幸福,直到今年春节大年初一(2月14日)。- X: n9 E/ h$ I* x3 h5 L1 h
  这天,儿子哭泣着打回电话,“娃儿说在国外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在生病,快挺不住了,要我们赶快筹集2.3万元救命。”
; l  m! _$ W! A6 j/ s7 P' j  随后的日子,老刘说,每次和儿子通话,他的声音一次比一次微弱,这让他感觉到了危急和恐慌,但2.3万,对于已经负债累累的他们,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2 X0 b( o, @; b" t2 T5 j  X: A. S
  努力了近3个月仍无法筹到钱,老两口无奈之下向本报求助,“儿子是我们一辈子的希望,求求你们救救他!”& ~$ o. O  ?+ \! p# D6 q9 y

- e9 ?7 o8 w/ f0 L  为供儿子读书 肉也舍不得吃3 N# m/ |& p5 {

8 }2 M( W" k  q( q- V$ K6 m' e0 C  “宏飞今年已经29岁了,我6年没见着他了。”老刘指着一张已经磨花的相片说,儿子1981年出生。1999年,刘宏飞在广西当兵转业后回到了老家,除了下地干活,在家还帮着烧饭,这也是一家三口最快乐的时光。几个月后,儿子想出去闯闯。于是,刘显富托人给儿子在上海找了一个工作。2000年初,刘宏飞背着包前往上海。4 m+ N: |" `/ Y/ N
  “没多久,娃儿就写信回来说开始一边工作一边继续读书。”老刘说,儿子以前只在梁平的职业学校读完了高中,到上海后,开始在上海行知学院自学本科。
" T0 ~" p) K  @  因为要全力供养儿子读书,两口子租种了同村人的几亩地,拼命干活。“我们从不吃肉,年底杀猪去卖,也舍不得留一斤下来,这样也只能勉强供儿子读大学本科。”* o" {  B$ F" y- I5 _2 S
  儿子自称考上瑞士国立大学。为供儿子读书,老刘远赴广州打工;妻子一人耕种5亩地,多次累倒田里6 x3 N% k# }% f2 C7 V1 u' E& U( R3 g. ^
  2004年,老刘家传来儿子考取瑞士国立大学,即将出国读硕士的好消息。! q* w! F! d7 Y/ J- O( V9 S
  “全村人,能读大学的都数得出来,莫说出国读大学了。”老刘记得,是在那年收割油菜的时节,刘宏飞从上海回来了,目的就是办出国手续,并在出国前看望父母。7 V3 [8 o/ k3 L. {  i; I& i, Q
  全村人都为老刘高兴,不少老人还乐呵呵地来到家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那时全村人都羡慕我们,养了个这么出息的儿子。”
% P5 f' ]( v: `3 Z2 _  在家里呆了10多天后,儿子带着户口本复印件和老刘筹集的1.4万元留学生活费离开了,“他说考取的是瑞士国立大学,由学校统一办理出国手续,学费是国家出,但生活费得自己准备。”儿子这次离开,几乎全村人都送到了村口。) t9 X) \2 T3 Q# R" C- u
  老刘记得,2004年秋收的时节,儿子寄来一封信,说马上将前往瑞士。
. z) g: `' K! y: a/ M- H7 ]! ]  供子女出国留学,对于在家务农的刘显富夫妇来说,任务非常艰巨。为此,当年已经49岁的老刘和村里的年轻劳力一起,背井离乡到广州打工。' u3 J' k: [7 @( a5 Y3 [
  “厂里的活很累,但我心里很高兴,很多人都羡慕我。”老刘说。而在农村老家,妻子罗选碧一个人要耕种5亩地,“村里人都说我们不要命了,太难了,他妈累倒好多次!”2 Q- G  w( N' _3 N* Y
    “2005年底,儿子打电话说回国实习了,还去了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帮那些大企业做项目管理。”老刘说,他觉得去过瑞士一年的儿子,更出息了,做了他这辈子都不敢想的事。
; N: }. F- w1 w2 a2 p2 @0 C  不久后,儿子刘宏飞又打电话回来说,自己在上海和以前打工时结识的安徽女孩结婚了。
# w: n! a; M# p/ J
! m  i* G8 y* D! C" Q/ ~9 @  “儿子结婚的时候我们想去但没去,想节约点路费,尽快把他去瑞士读书时借的钱还给亲戚。”老刘说,孩子结婚是大事,特别是在农村,娃结婚,哪有父母不去的道理,但在家商量了好几天,老两口最终也没去,“我们想尽快把欠别人的钱还上,农村人都不容易,借钱给你,那是信任你、看得起你!”" ?1 E6 \, U; i% C0 l) N; c
  儿子回国了、结婚了,老刘打算不再出门打工了,心里想着以后可以在家养老了。可没想到,这对于他,只能是一场梦。  C3 }& S+ ?4 V
  “2006年的时候,娃打电话回来说又考起了美国的河滨社区大学,这次去学的是经济管理,毕业后一个月工资能有一两万。”虽然还不知道美国在哪儿,但老刘觉得儿子越来越有本事了,“可要再出国读书,我们哪来那么多钱去供。”$ y3 c8 u( c8 T& L. p* S8 R
  刘显富说,这次儿子提出再度出国时,他最初是反对的,“后来娃打了好几次电话回来,说大学已经考上了,如果不读太可惜,而且只有多读书才能长本事,才能让人瞧得起,也可以让全家人过好日子。”* S6 r' z2 \1 e7 o
  想到自己这辈子就因为读书太少而吃的苦,老刘一咬牙,答应了儿子。. M: A2 V- i; y
5 A& U6 X5 `( f7 @) L
  于是,找亲友东拼西凑,自己也贷了款,给儿子汇去了3万元生活费。“他说这次和瑞士一样,学费国家出,自己出生活费。”老刘说。1 _( A! s% j; R* Q- g/ U4 ^( S
  但从那一年开始,儿子的开销比往年明显增多,老两口拼命赚钱,还是无法满足儿子在国外的开销。; l; D5 o; p. I1 V
  “娃儿经常打电话回来问候我们,但我们最怕就是要生活费,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了,有时候凑到一百两百元,也寄给他。”
/ e, I2 A) l3 L& l7 z/ ?  2006年起,老两口也开始大规模借债,村里人最开始很支持他们,哪家有都愿意借出来。同时,刘显富的表兄、堂姐等亲戚还贷款借钱给他,多的一两万,少的也是几千块,“我们大家一起想法子,心想拼了命也要把娃供出来。”
0 ~  i: l% n! b/ d7 x0 \  “娃第二次出国后,我和他妈过得一天比一天苦了。”刘显富说,每月领了工钱,他都会马上跑到银行全给儿子汇过去,在广州打工时,自己每月的日常开销全靠晚上出去拾荒维持。
/ P* f5 P" P0 g, ?+ n8 @. Q# U5 i" r0 i* F0 q8 z
  2008年,家里的债务也越来越大,罗选碧在家里再度因为劳累病倒了,刘显富被迫回到了农村老家。此段时间,为了供儿子读书,老两口只有借贷和变卖家当。/ X7 M3 i# ~1 M
  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这一年年初,儿子的一个电话让老两口坐立不安。“他说跟研究团到了俄罗斯,可遇上那打仗,自己受了伤,伤得很重,急需钱治疗,费用要好几万。”( I( l) Q* ?/ s% M! H8 u9 P, R
  而此时,老刘觉得村里乡亲们的态度也开始发生了改变。“没人愿意再给我们借钱,但娃在外面出了这么大的事,我和他妈就这么一个独儿,只有每天出去下跪借钱。”
& `6 y# G7 J6 M/ @7 t* z0 `5 h: k  这次的借钱经历,老刘说他这辈子都忘不了,“我们舍不得坐车,走路到镇里去找亲戚借,也到邻村去借,厚着老脸求人,写保证书 ”一周后,连借加贷,老两口又筹集了5万元,汇给了儿子。4 A% M6 J/ q- y( q* ]
  当年的5月,在与儿子中断联系3个月后,儿子终于打回电话,说已经安全回到了美国。
1 @4 k9 K$ s  c7 H# o- H2 z( g- z- p4 r. u+ @! P! J
  老两口已借了21万,但儿子仍不断要钱救命,亲戚朋友都不愿借了。无奈之下,老两口今年年初来主城打工
2 O& m- J" @6 i# y  可在2009年,在美国的儿子再度打回电话,“娃儿说在俄罗斯受的伤复发了,我们听了心里急,唯一能做的就是再寄钱给他治病。”可家里没钱,唯一的途径就是再借,刘显富拿着厚厚一叠的汇款单告诉记者,“最近这两年,汇了好多钱到美国已经记不清了,但家里打下来的欠条,已经有21万了,村里人看到我们也不说话了,大家都躲。”
6 K' i2 G( F5 B" O# Y( D  从儿子成为村里第一个出国大学生的风光,到现在村里人看到就躲,还有人找他追债。老刘说,自己最难过的,就是乡亲们都不相信他儿子了。“你儿子到底是不是出国了哟,咋挣不回钱,人也看不到?”“老刘,你不要被你儿子给骗了哈?”村民的质疑声越来越多。2 e. m: [/ a2 V# ~+ a
) Z0 Z9 ?% E0 e( _8 }. I4 h( \
  但是,仍有几个老朋友帮助了他,让他能不断有点钱给儿子汇到美国治病。
: }" z1 X+ @* x) p; W+ ?: \7 ^  今年春节,老刘和老伴在大年初一再度接到儿子的救命电话,他们明白,在村里已经无钱可借了,要救儿子得靠这双老手。“我们挑了个吉利的日子,一起到主城区找活干,她妈当保姆,我做苦力。”
2 R8 v+ T6 I9 I. j& Y% z  “但是,靠我们老两口的这双手,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筹到那么多钱啊!”老刘无奈地说。
8 F: z, L. x2 h2 D9 H% ~
. V% R* S% S! |' x" P' D  村主任姚万德谈老农一家:
/ v, P5 {9 a* `! C# O  曾是全村人的梦 二三十人借过钱. Z( ~- m6 c2 m' _

- ]% _1 M* g% }3 U5 m+ E/ D" [$ C3 d  “我和刘显富是小学同学,他们两口子人老实,儿子就是两口子这辈子的希望。”昨日下午,记者与刘显富所在的梁平县云龙镇东平村村委主任取得联系。( T2 K, U2 u  n% t# P' J; M
  姚万德向记者证实了老刘的所讲的内容,他告诉记者,这个留学梦,不仅仅让老刘辛苦了6年,也让全村上下有20多人借钱出来,共同帮助刘宏飞出国留学。在家种地的农民,能养活出个到国外读书的大学生,实在是不容易。$ _3 j( K/ T( x
  “就我晓得的,就起码有二三十个人给老刘家借过钱,而且借的都还不少。”姚万德说,农村人挣钱都不容易,短短几年刘显富能向村里人和亲戚借20多万元,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
4 J8 H( O. `: Q% x  “大家都愿意借钱,原因有两个。”姚万德说,一是都想着有这么个出国的儿子,回来后肯定是飞黄腾达了,还钱肯定是小事;二则是村里出个留洋的大学生,也是全村人的梦,是件光宗耀祖的事,全村人也能跟着沾光。
" `; N% C! J# D; w' U/ `+ c  “可这几年大家不这样想了,我们觉得老刘是不是被他娃骗了。”姚万德说,村里不少人都觉得不对头,“他娃没给他爸妈寄过一回钱,而且到国外读6年书还不回来,也没个挣钱的工作,听起来有点不现实。”' w" w3 W, u+ \% i* Q
  这几年,老刘两口子还是四处借钱,对大家的怀疑,老刘也很生气,他信儿子。
0 Q6 F$ z6 A2 ^* p8 |5 I  [  z2 \
 “如果是真的,老两口子算是熬出来了;但要是假的,那老刘的梦,就算是做到头了。”姚万德说。, ~' f: U9 @- h
  这几年,村里家家户户都开始盖新房,只有老刘家越过越难,都是因为要供他家儿子读书。“两口子老实巴交,一心盼着儿子回国光宗耀祖;儿子看起来还算懂事,但心太大了。”
7 r, q" ~0 x% a" ^; S6 S4 ^1 [
* ?$ E( {/ f7 D1 N  记者调查》》
7 X  T8 d5 N4 j9 g/ Z- P# g5 ]7 N% j, ~
  “我出不去,快帮我父亲筹钱”2 B6 i1 ]# m7 B
  记者电话联系上刘宏飞,他声音很微弱,坚称就在美国,但无法向领事馆求助。. {4 Q$ X! V6 ?4 E% u
  截至昨日,老刘和妻子先后和自称远在美国的儿子通了9次电话,每次通话,儿子都希望父母尽快汇款过去救他。但老刘却始终不敢质问儿子,也没有告诉儿子他在出入境管理局查到的情况,“我怕儿子真是有苦衷骗我们,这样问了,可能就再也联系不上儿子了。”
; p: `* _  F: [' w, o/ U# c  老刘告诉记者,儿子一直用一个139开头的手机号码与他们联系。7日,记者根据这个号码,以好心人的身份与刘宏飞通了话。
) S5 a2 t& `6 L  q5 A  “你父亲想让我们帮助你,但你得告诉我们你在哪?”8 K$ |/ o6 v0 m+ B, P9 {: i6 q
  “我在美国。”
1 B/ R  `+ w. Y* [+ z5 L  “你知道这些年父母供你读书很辛苦吗?”0 H; S  N( s8 X( c" s6 Q
  “知道,我回来一定补偿他们。”, h' a( m) g9 t3 k8 M% R9 y
  “遇到困难,怎么不去找领事馆,在国外他们能马上帮助到你。”5 ~9 `5 I0 z' z. W% k( V& h7 _3 b8 h- B
  “我出不去,你们快帮我父亲筹钱救我。”
0 l) N; W5 ^# y% d! [, A  随后电话那头的声音越来越微弱,最后电话断了。记者查询得知,刘宏飞所用的号码,开户地是在上海,但不能确定该号码漫游到了美国。  f7 K; u& O& u3 w% ]9 m5 \, }! j
  昨天,老刘再度致电记者,称在与记者通完话后,儿子又多次打手机给他,称现在已经开始出现吐血的症状,希望能够尽快汇款到美国。
- ^) Q3 N" Q5 X3 H5 m
- B1 t! G0 p6 O  A0 R/ C  疑团重重》》) g8 `' g; a" }& J, e2 k1 h: O

3 h: W8 D3 ]: z( C  疑团一:儿子从来没办过护照,如何出国留学?, \& a& U& T  J! |
  昨日,记者咨询了留学方面的专家,他告诉记者,按照对各国招生的了解,瑞士招收中国学生的名额很少,公派留学的可能性则更小,但无论以各种途径到美国和瑞士求学,没有护照,是肯定不可能完成学业的。
" j" [  U3 K% x7 }, A  老刘的儿子没有办过护照,他如何能攻读国外的大学?
2 k1 N, k, K, Y  I( x- f
' E; I: E+ r0 J: x: w' j" }  疑团二:汇款一直用农行账户,国外如何取现?: f% j& t  L: u( i' M- [
  按照老刘的描述和出示的汇款单,这6年来,无论儿子称是在瑞士、俄罗斯还是到非洲考察,他的钱均是打到一个儿子给他的农业银行账号内。& ]" _- ^" M( m5 X
  而根据农业银行的客服电话95599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农业银行卡在部分国家只能消费不能取现,而在非洲和瑞士,是不能消费和取现的。/ o9 ?/ k$ T% P  H( J4 x
  老刘的儿子自称在这些国家,那他如何能取到钱?4 u6 j1 [& `9 z; |' O* N

. _# Q7 c% O. q6 e/ c5 T3 _: v  疑团三:在国外用中国移动号,竟有网络电话?! T6 a) ^( a5 |( l+ _7 O. H
  据刘显富介绍,6年来儿子一直使用一个开头为“139”的手机号码。偶尔在国外换号,也都是“13”开头的号码。" f/ U! \; r, f6 L# {: h$ Q9 o' ?
  最近,儿子常打电话求助,显示的就是“139”开头的号码。并且,儿子还称,使用的是这个号码的网络电话,打国际长途也很便宜。
  {8 g- r3 ^4 l: ^* R9 g7 G+ M  根据移动10086的工作人员介绍,移动公司在国外没有开通网络电话业务,如果使用国外营运商的网络优惠业务,就不可能显示“139”开头的移动号码。同时,以“13”开头的电话号码,是国内运营商的,在国外换号,是无法办理的。7 v' x: S3 w7 X8 Y1 v
  老刘的儿子如果真在国外,他如何解决电话号码的问题?
, T: U) b& O3 x3 `" o+ e$ \9 J  d& F% i9 k& e0 W# _+ O
  刘宏飞,你在哪里?  |' w3 R: H; T; _
  可怜天下父母心,与这对老农夫妇接触5天,我感受到了这对父母6年来为儿子留学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这份坚持,这份无私的爱心,天底下只有父母才会有。$ S! f: D6 z+ q$ f4 J6 q
  在查到儿子没有出入境记录时,我能够感受到老刘在那一刻几乎垮了。! V! h; l) ]( C+ D  z. D
  到底是亲情骗局还是儿子真的遇到了困难需要帮助,疑团重重。
) {% }; q$ h1 a- {- v" |  无论真相到底如何,我是真心希望这对农民夫妻的儿子能够真的出国留学。因为正如村主任所说的,刘宏飞的出国留学,不仅仅是老农一家,更是全村人的梦想。
发表于 2010-5-12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里看到的。
北美华人新生活

尼亚加拉免费英语角班

心理热线

唉!!!
发表于 2010-6-24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里看到的。
北美华人新生活

尼亚加拉免费英语角班

心理热线

这人怎么这样啊?白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尼亚加拉(大瀑布)华人网

GMT-4, 2024-6-2 12: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